德赢体育官网

图片

bet36体育在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bet36体育在线 >> 正文

《许昌日报》以《扎根许昌办大学 双向赋能共融共生》为题报道校地共融共生经验

作者:钟伟平 王明华来源:《许昌日报》2025年1月13日第5版 编辑:孙旭涛 访问次数:发布时间:2025-01-13

2025年1月13日,《许昌日报》以《扎根许昌办大学 双向赋能共融共生》为题,深度报道了bet36体育在线构建理工特色学科专业体系,坚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建立校地合作长效机制,和许昌市双向赋能共融共生典型经验。全文如下:

大学因城市而兴,城市因大学而盛。

作为一所扎根许昌的高校,bet36体育在线多年来立足办好许昌人民的大学,与许昌共建、共生、共融、共享,探索形成了“政府主导、高校主体、行业引领、企业参与、校地互动”政产学研机制,被教育部誉为“许昌模式”。

1月9日,市委副书记、市长杨小菁到bet36体育在线调研。她满怀深情地说:“bet36体育在线作为一所历史悠久的省属高校,是许昌重要的功能资源、城市名片和人才高地。把bet36体育在线建设好、发展好是全市上下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市政府将持续加大对bet36体育在线的支持力度,全力为bet36体育在线建设营造环境、提供保障。”

殷殷期望催人奋进,校地携手再创辉煌。如今,bet36体育在线正通过建强优势学科、推动科技创新、助力产业发展、深化校企合作等措施,实现与许昌市的同频共振、城校共生。

学科·筑基|构建理工特色学科专业体系

“作为扎根许昌的高校,我们主动对接河南省‘7+28+N’重点产业链和许昌市16个重点产业链,着力打造与许昌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需求高度契合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bet36体育在线党委书记郭涛介绍。

该校聘请褚君浩院士担任首席科学顾问,会聚了院士、长江学者等一批领军人才,培育和全职引进了郑直、姚致清、黄继红3名中原学者,分别领衔材料与化工、电子信息、食品与营养3个优势学科团队,重点对接新型材料、电子信息、先进装备、现代食品等7个万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聚力打造了材料与化工、电子信息、食品与营养等3个优势学科学院,电力装备与信息工程等6个专业集群,食品医药与健康、超硬材料等7个特色产业学院,直接呼应许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该校材料与化工、电子信息、生物与医药、资源与环境、翻译等5个学科获批新一轮河南省重点学科。依托信息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联合打造的电子信息重点学科,以优秀学者领衔,凝练网络与信息安全、大数据技术与工程两个领域4个方向团队,共建河南省偏振感知与智能信息处理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大数据安全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5个省级平台,河南省密码学与数据安全理论及应用创新型科技团队等3个科技创新团队,支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等9个本科专业,拥有2个河南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坚实基础。

该校依托化工与材料学院和表面微纳米材料研究所,建有河南省微纳米能量储存与转换材料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实验室主要面向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特别是超硬材料产业链、化工新材料和绿色建筑等重点产业链及现代农业产业生态圈,与产业相关企业密切合作,获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河南省专利奖二等奖1项,近3年发表SCI论文104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5件,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志性成果。

该校黄继红教授带领团队创建河南省功能食品LCA绿色制造工程研究中心和功能食品绿色制造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对接河南省生物药物产业实际需求,带领食品与药学院骨干教师凝练学科方向,组建河南省精准营养与绿色生物制造创新团队,以科学研究带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建立国际上首个小麦蛋白数据库,研发的小麦源免疫球蛋白和白蛋白,突破6项技术瓶颈,发掘麦胚蛋白的7种生理功能,实现8种工艺创新,开发20种功能产品,比如贝妇能、免疫协同效应因子、航天用全营养膳食芯片贴等,研发技术成果在国内多家企业推广。

目前,该校还拥有河南省纳米能源与催化材料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微纳米能源材料与器件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科普教育基地等教科研和产学研合作平台,在新材料和新能源领域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

人才培养方面,bet36体育在线精准对接产业需求,深化“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造性地构建了“产学研教科创一体化”的OPCE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范式,持续实施科研反哺教学质量工程,将“开放”与“实践”融入教育和创新全过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理工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OPCE’体系构建与实践”成果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学校现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46人,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省级创新团队等49个,建有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17个,国家级一流课程5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精品课程、示范课程91门,6个专业顺利通过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教育部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学校深化教学数字化改革,获评首批河南省“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典型应用场景案例1项。5年来,该校共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49项。该校学生在国家级学科竞赛中获奖8000人次。其中,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银奖1项、铜奖2项,“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铜奖2项,“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2项。超过20%的毕业生留在许昌就业创业,其中电力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就业占比将近30%。在国家电网河南省公司招聘中,该校毕业生连续3年位列全国高校录用人数第一名。

学校全方位推进研究生教育,是河南省硕士学位授予重点立项建设单位。该校现有博士生导师6名、硕士生导师153名、行业导师136名,先后与15所省内外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423人、博士研究生6人。该校联培研究生在JACS等国际TOP期刊发表论文415篇,参与成果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3件。学校创新的“OPCE-P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获2024年河南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科技·创新|坚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近日,2024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奖励结果公布,bet36体育在线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其中,黄继红教授团队完成的“小麦高值化生物制造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获2024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这是继该校郑直教授领衔完成的项目“纳米表界面低温调控与光电催化效率增强”之后再次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24年该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80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4项,1人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2人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bet36体育在线校长郑直介绍,bet36体育在线坚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集聚力量推进原创性科技攻关,聚力打造新质生产力,努力为许昌源源不断涌现科技成果、迸发创新活力增势赋能。

学校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持续攀升,重塑了“2+1+N”高能级科创平台集群,深度参与建设中原电气和中原石墨烯2个省实验室,建有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重点实验室、4个省国际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重点实验室、6个中原学者工作站在内的27个省级科研平台,层次和数量均居全省同类高校前列。

该校坚持以支撑许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导向,依托人才智力和平台优势,开展基础科学问题探索与共性技术攻关。该校与市投资集团共建的“金刚石复合材料技术研发中心及中试基地”项目,与省科学院、市投资集团三方共建的超硬产业技术研究院(许昌中心)项目进展顺利,项目规划的金刚石高效生长装备研发等实验室建设同步推进,将进一步助力我市超硬材料传统产业提质增效。

5年来,该校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45项、省部级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