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读shangshang,形容水势浩大、壮阔。《诗经·卫风·氓》:"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2) 指老百姓。《孟子·万章上》:"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管子·侈靡》:"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斯民之良也。" 鲁迅 《悼杨铨》:"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
(3)葛天氏,相传上古时代中华系统乐舞的发明者和集大成者,也是编布织衣的始祖,事见《吕氏春秋》等书。根据许昌市长葛石固遗址(距今约7000多年前)推断,可证石固遗址即为葛天氏部落原生地。昆吾氏,夏商之间部落名,原居今河南濮阳,为夏末"侯伯",后被商汤所灭。其子孙辗转难下移居许地,与楚国先人同出一祖。《左传·诏公十二年》:"昔我皇祖伯父昆吾,旧许是宅。"旧许,即今许昌县。
(4)夏启,大禹之子,夏部落首领。大禹死后,夏启击败反叛的东夷部落,大会诸侯,举行"钧台之享",正式建立夏王朝,并定都于此。钧台,在今许昌市所辖禹州市。
(5)周武王灭商后,分封尧舜时姜姓苗裔文叔于许地,男爵,史称"许国"或"许男",都城在今许昌县东南张潘镇古城村。周敬王36年(公元前504)为郑国所灭。
(6)战国后期,原许国故地被韩、魏两国所瓜分。前230年,秦国灭韩后,将原韩国东部故地设置为颍川郡,治所在阳翟(今禹州市),历秦汉曹魏四百余年。西晋时,将治所移于今许昌市,直至隋朝建立。
(7)肇,开始,初始。黄初2年(221),魏文帝曹丕以"魏基昌于许"(《三国志·魏书二·文帝本纪》),因改许县为许昌县,并升格为"五都"之一,"许昌"之名自此始。
(8)庠序,中国古代地方所设立的学校。《孟子·滕文公上》:"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9)汉魏至两晋时期,以今许昌市为中心的颍川郡,涌现了以颍阴荀淑荀彧为代表、许县陈寔陈群为代表、长葛钟繇钟会为代表、鄢陵庾亮庾翼为代表、阳翟褚少孙褚裒为代表、阳翟郭镇郭嘉为代表、阳翟辛毗为代表、襄城李膺为代表的众多士家大族,名人辈出,影响至巨。
(10)振铎,敲响木铎。铎,以木为舌的大铃,铜质。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时,巡行振鸣以引起众人注意。后喻指专门从事教育和宣扬教化的人。《论语·八佾》:"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另,铎铃,即檐铃,又称风铃,是佛教赞颂类法器。一般悬挂在高大建筑物的檐角,遇风即响。悬挂铎铃,是为了让其在风中不断发出清雅之声,以示对佛祖的敬仰和清除尘世间的污浊之气,便于众人修行,含有对教化事业的敬畏和崇敬。
(11)传薪,传火于薪,前薪尽而火又传于后薪,火种传续不绝。语出《庄子·养生主》:"指穷於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唐 李子卿 《水萤赋》:"览於心乃止水之常静,烛於物靡传薪之无绝。" 比喻师生递相授受。 康有为 《苏村卧病写怀》诗:"世界开新逢进化,贤师受道愧传薪。"
(12)雍泮,辟雍与泮宫,泛指古代天子或诸侯所设立的大学。见《周礼·春官》。《后汉书·崔骃传》:"临雍泮以恢儒,疏轩冕以崇贤。"唐李贤注:"天子辟雍,诸侯泮宫。辟雍者,环之以水,